
1、庚日是用来记载时间的名词。
2、一庚日是十天。
3、我国古代用天干、地支合并记载时间,天干的数字有10个,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,壬、癸,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。
(相关资料图)
4、“三庚”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“庚”字,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。
5、初伏,末伏各10天,中伏天数不固定,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,中伏为10天,有5个庚日时,中伏为20天。
6、扩展资料一年365天(闰年366天)都不是10的整数倍,今年某一天庚日,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。
7、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,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。
8、“三伏”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。
9、“伏”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。
10、“三伏”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的统称,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。
11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庚日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关键词: